广州越秀区北京街居民楼,专业灭蚊工作人员统一灭蚊 羊城晚报记者 黄巍俊 摄
广州确诊病例1021例,登革热已区域性扩散,省疾控中心呼吁市民积极防蚊灭蚊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粤康信报道: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获悉:截至9月4日,全省已有1145人确诊感染登革热,其中重症病例为31例,全省报告病例数比去年同期上升逾两倍;继广州多个区发生登革热疫情后,佛山南海、顺德,中山沙溪镇、江门江海区礼乐街道等地也相继出现本地聚集性病例。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呼吁市民预防登革热,注重家庭内的防蚊灭蚊,若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早就医。
广州成登革热“重灾区”
权威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省确诊的登革热1145病例中,1118例为本地聚集性病例,27例为输入性病例;重症病例共31例,其中大部分在广州;广州确诊1021例,是登革热的重灾区,此外佛山有68例,中山有26例,江门有20例。
“目前,广东处于登革热的高发季节,而且还将持续1至2个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张永慧介绍,今年,广东省登革热病例数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是近十年来登革热病例数较高的一年”。自6月份以来,广州就有多个区发生登革热疫情。
疫情呈区域性扩散
据通报,目前,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等市为登革热疫情高风险地区。
广州市登革热疫情已在10个区95个街道出现,而主要中心城区如越秀区、白云区、南沙区的病例数都已超过100例规模;佛山市南海区的桂城街道、大沥镇、里水镇,中山市沙溪镇,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等地区出现局部聚集病例。其中,广州市南沙区疫情控制目前已初显成效,疫情趋缓,蚊媒监测密度和病例数都已降了下来;越秀区疫情走向已受控制,但区域不平衡,有些街道仍处于预警之上,还需要继续努力。“除了广州南沙区,上述其他地区蚊媒密度仍处高、中风险,登革热呈现区域性扩散。”张永慧提醒。
病症与往年没有差别
“目前,我省今年登革热的病症与往年没有差别。”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彭志强提醒,市民如果感染登革热是轻症,最好在家里休养,尽量不外出,达到自我隔离的目的。因为登革热是通过蚊媒来传播。
多地蚊媒密度超警戒线
专家介绍,每年7月-11月是广东省蚊虫活跃的季节。今年高温多雨,全省多地的蚊媒密度远高于警戒值。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广东省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密度高的地区包括:广州市的黄埔区鱼珠街(新后街)、番禺区桥南街(南郊村)、南沙区大岗镇(放马村)、南沙区黄阁镇(大塘村)、海珠区(晓港公园);江门市的江海区外海镇、礼乐街;佛山市的顺德区陈村镇赤花、西海、旧圩,南海区里水街;中山市的西区彩虹、民众镇沙仔。
登革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旦发生疫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杜绝白纹伊蚊孳生,是防控登革热的关键措施之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专家呼吁,市民要积极协助卫生、城管、爱卫部门开展蚊媒孳生地的清理和消杀工作。而在登革热疫情发生地区,居民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对家居蚊媒密度的入户调查。
登革热的症状
1、突发高热:即起病急,发热伴畏寒,可在24小时内达39℃-40℃;
2、“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3、“三痛”:即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痛,患者出现全身疲乏。此外,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重症登革热
1.严重出血:包括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2.休克;
3.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肝脏损伤、ARDS、急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脑炎、脑膜脑炎)等。
如何预防登革热
一、清除家庭中小积水
专家表示,市民做好家庭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家庭中常常会有许多小积水,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花斑蚊的孳生地,请市民积极动手进行清理,从而降低蚊虫密度。
容易积水的有:花盆的底碟、饮水机的水盘、鸟笼的饮水器皿、遮雨的塑胶布等,要注意及时清理其中的积水。家中的水养植物应3-5天换一次水,换水的同时要注意冲洗植物根部,以防蚊卵或幼虫粘在上面继续繁殖。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
二、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提醒:午休时挂蚊帐;白天在绿化带、林带等户外活动时,尤其是在登革热流行区,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驱蚊剂;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上午7~9时、下午4时到黄昏)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