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加油站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首页 > 站务厅 > 国内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聚焦事业单位改革:五大热点 四大难点

不详  2012-04-20  和讯网

  近日,影响3000多万“事业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发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起。时至今日,这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没有变化。只是20年间,实践历程确属磕磕绊绊一度遇到瓶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民生改善。无论是教育、卫生还是科技、文化,事业单位都与民生密切相关,只有深入推进改革,才能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2012年事业单位改革进入全面实操

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视频单行本出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设5年过渡期涉3000多万人 编制只减不增

  影响3000多万“事业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昨日发布。意见要求事业单位分三类进行改革,实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渡期一般为5年,过渡期事业编制只减不增。

  《人民日报海外版》:改革两大突破 重新构建和政府关系

  与此前的改革相比,本次改革主要有两大突破:一是明确了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这是最大的亮点”;二是制度的设计比较完善,除《指导意见》外,还出台了9个配套文件,“政策上的准备最好”。

  把民间企业的一些管理机制,引进到公共机构中来,重新界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的关系,把过去政府和事业单位之间的隶属关系,改变成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关系,这与国际上改革的方向大体上是一致的。”

  《人民日报》: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事关民生改善。无论是教育、卫生还是科技、文化,事业单位都与民生密切相关,只有深入推进改革,才能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

  新华网评:事业单位将真正实现“角色回归”

  很显然,这次事业单位改革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事业单位公益化,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也就是说,未来的事业单位只能为公益服务而存在,将不存在行使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从而实现公益服务的均等化,并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南方日报》:改变事业单位利益高于公共利益现状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华西都市报》:事业单位改革,不期速成也须温和坚定

  非但是“公益服务”,多数常态的商品或服务,也早已摆脱了非政府而无人供给之状态。当供求格局已变,一些为适应旧有供求格局而设的“事业单位”,早该或退出或改变了。一切,只是在等一个温和且坚定的过程。

  财政部:五方面支持事业单位改革和制度创新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历经的四个阶段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历史进程

  回溯“铁饭碗”的前世今生

推进分类改革:市场公益各归其位

推进分类改革:市场公益各归其位

  分类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 公益单位全部取消行政级别

  事业单位改革首先是事业单位分类的问题,分类不清楚,就很难确定哪些事业单位是要加强它的公益性,哪些回体制内,哪些要进行改制推向社会,无法分类清晰就无法将改革推行下去。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存在三大问题:

  1、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

  2、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

  3、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三类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

  1、行政类事业单位:依托大部制改革统一推进

  2、经营类事业单位:将逐步与原主管部门脱钩

  3、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公益类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具体措施:

  第1步:撤并。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第2步:分类。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第3步:细分。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谨防事业单位兴办实体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

  专家观点:如何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是事业单位改革一大课题

  创新管理重在管办分离 鼓励社会力量办公益

  招聘改革:全面实行公开招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事业单位聘用制度2011年在全国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年要在全国基本完成聘用制度推行工作,完善聘后管理,制定聘用合同管理办法。

  我国拟立法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

  用人制度改革:岗位设置完成率将达到90%

  今年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入轨工作,岗位设置完成率达到90%。人力资源部官员指出,要加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尽快实现岗位管理制度全面入轨,这是实行新机制的基础。国家确定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自主确定岗位,自主聘用人员,实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2010年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比例达到90%

  工资改革:绩效工资分三步实施

  按照部署,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3步实施:第一步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第二步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第三步在其他事业单位实施。事业单位实施的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另外,绩效工资分配将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

  人社部:事业单位对绩效工资有分配自主权 要拉开合理差距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备受瞩目 收入"缩差"关键何在

  社保改革:推进公平与科学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在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事业单位改革后养老金是涨还是降

  中央出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对于转为行政机构或企业的单位,其在职职工的工资将有何变化,离退休人员待遇是否会因改革而带来不小的差距?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认为,职业年金将有助于抹平养老金双轨制带来的差距。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须参加养老保险

  《半月谈》: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公平话题  

事业单位改革需攻克四大难点

漫画:事业单位改革要打破“铁饭碗”

漫画:事业单位改革要打破“铁饭碗”

  事业单位改革文件密集出台 谨防 "两头热中间冷"现象

  一头热是,中央高度重视,积极提倡和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出台了高级别的五号文件。还有一头热是基层,社会民众期待通过事业单位改革,解决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中间冷”指的是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自身。因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于今后的出路看不明白。

  由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涉及面广,触及了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涉及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在改革推进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主要有:

  一、改革动力仍然不足

  事业单位改革实质上是政府自身改革,但目前改革动力仍然不足。一方面,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出发,社会公众均对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持积极态度。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利益相关方对改革仍存在迟疑或观望态度:首先,部分主管部门不愿意改革,一旦改革将导致其利益受损,因此改革积极性不高。其次,有的部门领导习惯现有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事业单位改革后的发展有担忧和顾虑,缺乏改革信心;有的则担心改革带来不稳定而不敢改革。

  二、相关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完善的配套政策是顺利推进改革的保证。而改革的相关优惠政策主要由中央确定,地方政府难以提出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目前,组织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等配套政策还不十分完善,成为制约改革顺利推进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三、现有法律法规和制度滞后

  现有体制和法律法规框架下建立新的制度缺少法律支撑,而且相关部门目前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难以及时为实践提供指导,导致改革推进难、到位难,影响了改革正面效应的发挥。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理事会的决策机构定位与党管干部原则需要探索和研究衔接政策等等。

  四、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目前国家公益服务提供或财政投入虽然有了大幅的增加,但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事业的举办主体还是以国家为绝对主力,社会力量还没有充分进入社会事业发展领域,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促进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不仅可以扩大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选择,而且有利于打破垄断,对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产生压力,形成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

  事业单位改革为何屡屡触礁搁浅?

  事业单位改革难在“剥离” 4千万“事业人”面临利益“大考”

  

事业单位改革的“北京样板间”

  在冻结总量和编制之后,北京打响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第一战”:启动全市范围的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机构设置和实际运行有问题的单位将被撤销或整合,预计明年2月底前基本完成。北京的这一举措,也意味着其事业单位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漫画图片)

(漫画图片)

  北京“冻结”行政编制 为事业单位改革“开道”涉9800家单位

  2011年4月,北京发布行政编制“冻结令”,各区县、部门的机构设置以及编制数量,须维持现状,不再“扩容”。除行政资源整合等极特殊情况外,北京全市各区县、部门行政编制现有总量将保持基本稳定,不能擅自设立机构;不能干预下级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前日发布的行政编制“冻结令”,主要由以上两个“不能”组成。

  北京早已打响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第一战”冻结北京事业单位总量与事业单位编制,禁止新增。同时提出,事业单位改革期间,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严禁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期间,不再新增事业单位,不再新增事业编制。清理工作于2012年2月基本完成。

  北京四类事业单位将撤销 三类事业单位面临整合

  到2012年2月底前,设置和运行有问题的四类事业单位将被撤销,职责相近等三类事业单位将面临整合。北京全市事业单位的编制约达50万人,其中不乏局级、处级干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专家认为,行政级别的“再分配”和人员安置,系北京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难题。

  北京事业单位空编逾2年将减编 个别单位空编90%

  2011年11月22日,北京市编制办通报称,事业单位“清理规范”过程中出现部分单位要求增设机构、增加编制、个别事业单位空编90%、趁机大洗牌”等问题。北京事业单位清理规范,迄今已推行5个月。截至目前,北京各区县、各部门均已制定“清理规范方案”,上报至编制部门,市编办近期将陆续批复。“批复”原则之一为,北京不再新增事业单位和事业编制,大量空编两年以上的事业单位编制将予以核减。

  北京事业单位退休金将逐步并轨养老保险

  根据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涉及本市46万人的事业单位改革将逐步深入推行。这意味着,一直以来被视为畏途的事业单位改革,正式提上了官方日程。记者获悉,在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追踪各地事业单位改革动态

(漫画图片)

(漫画图片)

广东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程过半 思路纳入中央指导意见作为2006年中央确定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5个试点省份之一,广东近年来率先将全省6万多个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公益类、经营服务类三大类。这一改革思路清晰地体现在中央的改革指导意见中。不过,事业单位改革的真正突破,不可能单靠机构编制部门、试点地区单兵突进,而需要综合性的配套改革。2003年以来上海事业单位改革回顾2003年,对于上海事业单位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1月10日,上海市政府以四号和五号文颁发了《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办法》和《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拉开了事业单位“搬掉铁交椅”的序幕。这是上海第一次确立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制度。



文章来源:https://www.zgdoc.com/showinfo-15-754-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