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6月19日电(记者林建杨 苏晓)回归15年里,香港经济经历过风风雨雨,遭遇过明障暗礁,但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经过特区政府和700万港人的努力,香港总能化险为夷,风雨过后见彩虹。
15年间,香港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和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经济总体保持繁荣稳定、持续增长。香港经济总量在1997年至2011年间实质扩大了逾60%,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从1997年2.7万美元增至3.4万美元。
新华社记者日前采访了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王春新和香港浸会大学经济学家麦萃才,解读15年来有关香港经济发展的10个关键词,以此回顾这15年香港的进步之路。
关键词一:金融危机
王春新:15年来全球金融危机不断,香港虽难免受到冲击,但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期间金融业创造的增加值劲升逾1.5倍。
麦萃才:作为世界金融中心,香港15年里遭遇过两次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由于香港采用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港元跟美元转强,导致香港楼价大跌,失业率上升,市民生活困难。但随后“个人游”和CEPA的实施,香港经济开始复苏。而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对香港金融市场也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二:房价
王春新:过去15年,香港房价从1997年的高位持续六年下跌,至2003年跌幅超过六成,导致众多家庭遭遇“负资产”,其后又一路回升,近期又连创历史新高,风险不断加大。房子问题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长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何解决将考验新一届特区政府的智慧。
王春新:2004年2月,香港银行正式开办四项人民币业务,标志着香港金融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正式启动。8年多来,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包括人民币存贷款、兑换、汇款、贸易结算、债券、IPO等业务在内较为完整的市场体系。
麦萃才:根据国家规划,香港会作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很多人民币业务可以在香港得以发展,现在香港人民币存量达6000亿元以上,人民币在香港的应用将越来越重要及普遍。
关键词五:CEPA
王春新:CEPA不但为国家通过制度安排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积累了经验,更为香港经济注入了强心剂。CEPA对香港大部分具优势的现代服务业敞开了大门,为香港服务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麦萃才:CEPA是中央为了“挺港”而作出的决策。其进行方式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地可以借助香港在对外贸易方面及金融领域方面的经验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是香港的企业得到更多的机会拓展内地市场,增强盈利机会。
关键词六:融合
王春新:15年来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融合,从广东等沿海地区到扩大内陆、从市场自发行为到政府推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国家“十二五”规划更首次把港澳独立成章,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尤其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这有助于香港经济进一步腾飞和繁荣发展。
麦萃才: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城市,回归之后,两地合作越来越频繁。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是互惠互利的。
王春新:15年来,大量国企和民企赴港上市,筹集资金逾2000亿美元;加上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来港挂牌,推动了香港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地位得到不断提升。近几年香港IPO金额均居于全球首位,其中主要是内地企业的贡献。未来内地企业来港上市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麦萃才:随着内地企业越来越国际化,其资金来源需要分散,而香港股市能够提供充足的非人民币资金,供内地企业海外应用。
关键词八:走出去
王春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地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渴望走出去拓展国外市场的企业;近期这些企业不断加快向外发展步伐,但由于缺少海外投资经验、人才和专业服务,走出去风险也很大,香港正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支持。近年来内地企业不断利用香港走出去,使内地对香港投资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的六成,说明未来香港这个平台可以发挥更要角色。
关键词九:内销
王春新:内地逐步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香港企业也把目光投向内地,纷纷学习内销“攻略”,建立内销渠道。香港可从推动港企优势产品扩大内销、拓展进口分销业务以及推动内地完善消费者保障等方面入手协助内地扩大内需,并抢占内地这一最具潜力的市场。
关键词十:雷曼债券
王春新:美国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破产,导致香港购买雷曼迷你债券的投资者遭受损失。由于特区政府、监管机构、零售银行和投资者密切配合,展开深入调查、检讨和赔偿,有效阻止了事件扩散和危机蔓延。
麦萃才:香港证监会及金融管理局因此对监管体系及法例进行改革,主要是强化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并通过协商、仲裁来补偿受影响的投资者。
作者:林建杨苏晓来源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