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加油站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首页 > 站务厅 > 教育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探索大学生道德实践新路——“爱心方舟”载爱远航

记者 王晓雨  2012-05-18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8年来,安徽工业大学“爱心方舟”社团的同学们通过回收20万个饮料瓶,筹得爱心基金2万多元,资助贫困学子30余人次。他们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不断扩大志愿服务内容,探索大学生道德实践新路——

“爱心方舟”载爱远航

安徽工业大学“爱心方舟”社团的同学们在清点饮料瓶。(艾协 摄)

■ 本报通讯员 汪盛颜本报记者 王晓雨 

    周一中午12时,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学院通信091班的王婷一吃过中饭,便和该校学生社团——“爱心方舟”协会的会员分散到食堂、宿舍,回收废饮料瓶。一个小时左右,大家来到了集合地点,每个人手上多了满满一袋子的各式饮料瓶。 “经过清点,今天回收了350多个瓶子,等会外面废品收购站的人就过来运走,1毛钱一个瓶子。 ”王婷笑着告诉笔者。

    大学生怎么成了“破烂王”?在安工大,提起这个靠回收废饮料瓶坚持8年献爱心的社团,2万多名大学生无人不晓。 “坚持8年真了不起,听说这个协会的会员大多是贫困生,对我震动很大,我要向他们学习。 ”软件工程094班胡继业同学激动地说。

善款圆了辽宁女孩大学梦

    2004年,姜理想从蒙城县一个偏僻小山村考入安工大。进入大学后,看到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饮料瓶,姜理想便萌生了回收的想法。于是,他和同宿舍的刘自海等几个同学向校团委申请建立一个社团,招聘志愿者捡拾饮料瓶,筹措爱心资金,资助贫困学生。校团委很快同意了他们的申请。社团起名“爱心方舟”,意为“以爱为舟,载爱远航”。姜理想当选首届会长。

    很快,一批同样是贫困生的同学加入了这个社团。为了不耽误学习时间,大家决定一周利用二三个中午时间出去捡拾饮料瓶。食堂、操场、宿舍是同学们捡拾饮料瓶的“主战场”。二三个月时间,同学们就捡拾了1万多个饮料瓶,卖给废品回收店换得1000多元钱。

    2004年9月的一天晚上,姜理想在图书馆阅读《辽宁青年》时,了解到一个叫来香的辽宁女孩悲惨遭遇。来香出生不久便被父母遗弃,一对年近花甲的农民夫妇在路边捡到了她。来香12岁时,收养她的爷爷不幸辞世,来香跟着患病的奶奶相依为命。 2004年,来香考上县高中,可一贫如洗的家无钱供其上学,来香只好向当地媒体《辽宁青年》求助。

    姜理想他们很快通过《辽宁青年》给来香汇去了第一笔爱心捐款500元。此后,同学们结合自身能力,每学期为来香提供400至700元不等的生活费。

    3年后,来香终以高于当地本科录取分数线34分的成绩,被辽东学院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来香和奶奶流下了热泪,“爱心方舟”同学们也兴奋了好几天。

    高兴之余,协会的同学们又忧心起来:来香大学费用要比中学高得多,同学们回收饮料瓶一年仅有几千元左右收入,眼下还有一些贫困孩子需要帮助。如何既能帮助来香读大学,又不影响社团的正常发展呢?已读大四的协会创办人姜理想做出决定:停止协会对来香的资助,来香4年的大学费用由他个人帮助解决。

    其实,姜理想也是个地道的从山村来的贫困生,靠助学贷款、奖学金、勤工俭学维持着大学费用。

    从2007年至2011年,姜理想省吃俭用,每年省出近3000元资助来香,默默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争气的来香也在县城找到一份卖冷饮的临时工,还拿到了奖学金,于2011年7月顺利毕业后,被辽宁大连一家软件公司聘用。

    通过8年的“爱心之旅”,同学们认识了因贫困面临辍学的河南林州市马和梅,认识了父亲去世、每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的南京市江宁区周凡,认识了“经常被饿”的胡兵,认识了远在甘肃、急需换肾的王云龙……这些贫困学生从此成了他们共同的“弟弟妹妹”。这些“弟弟妹妹”除每月能收到汇款外,还能收到“哥哥姐姐”的来信,里面充满了爱与鼓励。

    同学们用回收饮料瓶挣来的钱,不但牵手贫困学生,还经常买些礼品去敬老院和福利院慰问。在敬老院,同学们送上老人们喜爱的小礼品,为老人们梳头、剪指甲、捶背,和他们拉家常。每次去福利院,同学们不仅带去了营养可口的零食,还教这些特殊孩子算术、画画,与他们做游戏……这些老人和孩子,就是同学们眼中最可爱的人。

奉献的同时也收获很多

    在这个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协会中,同学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不断收获着成长和进步。

    该校材料学院2010级赵艳雪来自内蒙古,全家六口人仅靠几头牛羊维持生计。小赵每个月生活费只有二三百元,从不乱花一分钱。她坚持捡拾饮料瓶,并在学校餐厅打临工。虽然贫困,遇到困难的同学,她却慷慨解囊,去年她为一生病同学捐了300元。她说,只要有爱,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储玉辉来自我省潜山农村,“我从小就尝到了贫苦的滋味,高中阶段也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资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贫困地区孩子送上一点温暖。 ”电气信息学院的潘强生长在城市,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进入大学、加入“爱心方舟”后,回收饮料瓶、慰问老人和孤残儿童、义务清扫校园,每项活动他都抢着参加。在班干改选中,他高票当选班长。 “在受助的贫困孩子身上我学会了坚强和自立。 ”潘强说。

    我们还采访了部分已毕业离校的原协会成员,发现他们步入社会后仍保持关心他人、热心参与公益活动的良好品质。现在马鞍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的原协会成员王婷说:“爱心社团的经历使我体会到,爱人之心越真挚,自己的心态就越平和,有利于我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在广州工作的赵云龙说:“爱心社团给我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现在得到这边同事的认可,工作不断进步,还得感谢那两年多的经历。 ”

探索道德实践新途径

    8年来,该校先后有近千名同学加入“爱心方舟”协会,收集废旧物品数百次,集得饮料瓶约20万个、废旧书报纸等约3230斤,衣服等生活用品1700余件,寄发劝勉信件百余封,筹得爱心基金2万多元,资助优秀贫困学子30余人次。

    与此同时,协会成员也在探索大学生道德实践新途径。

    随着社团规模的扩大,该协会逐步实行规范化运作,建立了理事会,下设各部,分别负责利废助学、旧物义卖、义务支教等各种活动开展,与受助学生保持联系。

    考虑受助贫困孩子,除了资助,还需要心理关怀。协会就与学校心理中心老师联系,给大部分“弟弟妹妹”建立了心理资料库,通过写信和电话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目前,该协会还与当地一家4S汽车连锁店联系,尝试接受社会捐助,扩大受助对象。他们还计划与全省高校和部分慈善机构形成互动机制,更好地开展扶贫济困工作。

    “这个协会的爱心行动,实际上是在探索一条新的大学生道德实践之路,在培养同学们奉献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以及道德认知、道德养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工大团委副书记窦贤琨说,“我们支持这个社团,就是要让广大同学知道,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大学生才是社会所需之才。 ”

    “其实我们从‘弟弟妹妹’身上学到的,远比我们付出的要多。”现任会长王敏说。她无法忘怀,去年爱心活动中结识的湖北高中生李某,在获得300元资助后,还从中拿出200元分给正在上初中的堂妹。王敏说:“我们给予他们的只是希望,他们教会我们的是坚强和永不气馁! ”

    8年间,该爱心社团中一批批老生毕业,一批批新生加入进来。人员变了,但社团服务同学、扶贫济困的传统没有变,并且在不断发扬光大,一届届传递下去。

    题图:安徽工业大学“爱心方舟”社团的同学们在清点饮料瓶。 艾协 摄



文章来源:https://www.zgdoc.com/showinfo-175-784-0.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