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让179万寒门子弟圆了大学梦] 由 [智格文秘网 (www.zgdoc.com)] 小编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参阅(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本文所属栏目 [教育资讯],内容来源于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作者 [梁杰],转载请记得注明!
☞ 此外本栏目编辑还推荐您阅读:
179万寒门子弟圆了大学梦
■本报记者 梁杰
5年前的8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在甘肃省会宁县启动签约仪式,拉开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序幕。
5年后的今天,在国家财政持续有力的支持下,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下,许多贫困学生得到了贷款资助,顺利圆了大学梦。截至今年6月,这项工作已在全国25个省份广泛开展。已有179.6万名学生获得贷款,获贷金额达149.8亿元。
在家门口轻松办理,保障学生顺利入学
【新闻故事】“我昨天到镇上刚办的助学贷款,两个小时就办完了,去北京的火车票也买好了,这几天在家收拾开学要带的东西。”8月18日,在甘肃省会宁县甘沟驿乡,唐雷幸福地告诉记者。他今年以554分的成绩被中国地质大学录取,并在家门口轻松办理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一次贷了5200元,一年的学费、住宿费有了着落。
唐雷还有一个患病的妹妹正在读高中。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为女儿治病,父亲唐生林7年前就到宁夏中卫一家铁厂打工,母亲在家种地,家里的生活全靠爸爸打工贴补,每月1500元的工资也仅够维持一家人的吃用。唐雷考上大学了,上大学的钱到哪儿去筹?唐生林没高兴多久就犯愁了。听说县里能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村里去年有个娃娃也贷上了,决定试一试,结果顺利贷上了。一家人很激动:“没有这个贷款,娃娃上大学的钱真不知该咋办。”
【亲历者说】甘肃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周亚夫:会宁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革命老区,当年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就是在这里会师的。由于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无力让孩子圆大学梦的家庭不在少数。以往每年8月,会宁的老百姓都要为孩子上大学四处筹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6月紧张,7月高兴,8月发愁。
2007年8月29日,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这里启动。当年会宁县就有4000多名学生申请到了贷款。从2007年到2010年,会宁县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共有19244人,发放贷款总额达1.94亿元,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贷款人数最多、贷款份额最大的县。每年会宁县平均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新生都要占当年录取学生总数的70%以上,今年达到77%。
【执行者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会宁县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发源地,我是第三次来到会宁,通过这几天近距离接触,听到和看到的,感受很深。5年来,这项政策给这里的贫困家庭带来了实在的帮助,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也是发自内心的,相信随着这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会有更多的寒门子弟享受到政策的实惠。
|